《3天时间营销35人听课》

2005年,必发公司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不少的员工,有不小的场地,有不俗的业绩,在其他人看来,作为创始人的我应该已经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了,殊不知那时的我正值迷茫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我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开始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这样下去公司迟早面临淘汰。所以我想去学习,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学习。

一次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一位拍卖行业的老板,在闲聊时她得知我想学东西但却所投无门,便给我推荐了一位武汉大学的双博士老师,让我去听一下他的的课程,还给了我一张免费学习门票,我接过门票低头一看,票上写的课程题目是:《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组织》,顿觉眼前一亮,如久旱逢甘霖,心想: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吗?当下就决定要去听一听。

到了开课那天,我早早的去到了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课程听到一半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非常震撼,老师的理念前卫、理论深刻、知识面广泛、口才极好,让我耳目一新,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老师和未来能够一直跟随学习的人!当时我暗暗在心里想,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千万不要被我的竞争对手发现了。

一节课下来,我萌生了与老师合作在合川搞一所培训学校的想法,这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上了合作的具体思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找到老师,将想法和思路陈述给了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三天内组织一个至少有50人参加的培训班。如果能达成,就考虑合作的事情。

我当时很有信心,回来后立即开始着手安排。第一步是培训人员的筛选:把自己生活、工作中有交集的,觉得可以参加培训的人都筛选了一遍,初步选定了近200人,连医院的呼吸科医生都纳入了人选名单;第二步电话联络:按照名单上的人选,我挨个的打电话联络,告诉他们现在有这样一个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哪些,培训的费用是多少,为什么邀请他们来参加等等,大多数人听完后都拒绝了,一部分人碍于情面说要再考虑考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答应参加;第三步约谈见面:我把拒绝了的和说要再考虑的这两部分人都尽量约出来,在柏树街也就是现在的如家酒店一楼大厅,一批一批的当面给他们宣传商谈,告诉他们我亲身听课之后的感触,学到的知识以及回来后在工作中如何学以致用的。

有的朋友觉得培训费用过高不想参加,拒绝(我记得当时的培训费是300元一个人,在2005年的时候,一般的公司职员一个月工资也就一千来块钱,一下子掏出三分之一的工资来听一场课,现实不允许他们这样奢侈);有的朋友则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参加,拒绝;还有的朋友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觉得这种培训可有可无,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到这上面,拒绝......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让我的积极性极为受挫,但同时又有好多朋友在无条件的支持我、帮助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小开发老板,在听我说了培训这个事之后当下就买了5张票,他的原话是“我不来学习,我安排人来参加,我帮助黄总,黄总这个人很实在”,这句话就像黑暗中一束微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重拾信心继续邀约。

三天时间,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几个步骤,想尽办法拼尽努力组织人员,遗憾的是,最终也没能找齐50人,只约到了35个。我如实的把人数告诉了老师,就在我以为这次培训要泡汤的时候,老师说:“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既然这样,让你的员工也一起来参加这场培训吧,不收他们的钱。”

就这样,培训如期举行,虽然到最后没有能和老师达成合作,但至少我为此努力了,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

后来,我曾问过老师:“如果我的公司请您这样的一位老师做企业咨询和规划需要多少钱?”老师说按照公司目前的规模来看,费用大概在每年10万元左右。我一听,只得放弃,自己拿不出来这样一笔钱,即使老师体恤我扶持我,给我优惠到6万元,当时的我也没有那个能力。

但我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从那以后,我一直坐公共汽车从合川到重庆两路口重百酒店去听老师的管理课程,风雨无阻。有一次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十几分钟,进教室的时候我发现老师并没有在讲课,而是等我到了之后才开始讲,老师对我这样的认可与重视令我非常感动,至今铭记在心。

我不是一个英雄,无法对一切无所畏惧,但我对学习有着无限的虔诚与渴望,这促使我像个战士一样不停的战斗。我始终相信,坚持住,这世界就没有你不能到达的地方,当你鼓足勇气坚持战斗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